昨天是愚人节,朋友圈大半是愚人节刷屏的,说白了就是秀。有秀人请客吃饭的,有秀约会的,有秀放鸽子的,有的竟然秀和另一半分手的。虽是愚人节,骗人无罪,可是你也不能拿感情这事行骗啊,万一人家当真了怎么办。愚人节也有真实的事情啊,就像单位说4月1日正常上班,它就真的上班了,没骗人啊。拿感情做愚人节开刷的资本,完全就是作,送你一句话“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昨天去大理段食堂吃饭了,整整两年没去了,感觉的确大不一样。我第一次去大理段食堂吃饭是2010年12月份,那时候刚从项目部回来,单位又没有食堂,也不会有人管你在哪吃饭,因为总段机关的人大多家都在院子里,有人做饭,更不愁没处吃饭。像我这样的单身的年轻人就只能过东一顿炒饭,西一餐面条的游击战日子了,只到后来听说大理段有食堂才过去蹭吃。第一次去的时候,人家都快吃完了我才到,一个熟悉的人都没有,走进食堂是人不知我,我不知人,我说直接和炊事员师傅说我是总段机关的,想来这搭伙吃饭,人家很热情的给我盛了饭,这事便就成了。后来,机关一些人知道我在大理段搭伙吃饭后便也和我一起去搭伙了,于是,大部队慢慢就壮大了,多的时候甚至有十多个人。我才明白,其实有一些人还是没处吃饭,只不过是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已,他们在机关工作了许多年,就那么打了游击许多年,即使他们和大理段的人是极熟悉的。于是,我又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去大理段食堂时的情景,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大理段食堂的价格调过几次,我刚去的时候是150元包月,后来下调到100元,再后来又一次性涨到200元。不过,那时候的菜不似现在。我记得两年以前吃的都是桌餐,两荤两素或是两荤三素一汤,菜的质量也是极好的。炊事员会变着法的给你做不同的菜,让每天的菜品都不重复,煮鸡、辣子鸡、卤鸡脚、小炒肉、炖排骨、油炸排骨、粉蒸、清汤猪脚、红烧牛肉、酸辣鱼、煮羊肉、火腿片、卷蹄等等,可谓应有习有,甚至有时候还吃得到冷菌煮鸡,而素菜的品种更是丰富。炊事员是受过专业培训的厨师,做出的菜饭干净、卫生、可口。而昨天再去食堂吃饭时,的确和之前大一样了。桌餐成了自助餐,这到也算是件好事,顺应潮流,吃多少打多少,饿不着也不浪费。只是菜也变得多了,上午的荤菜是青椒炒肉,和外面快餐店的一样,青椒多,肉少,外加一个炒豆芽。下午更直接了,把早点吃的炸酱直接拿出来当晕菜了,外加一个炒苤蓝,一个芹菜汤就成了晚餐了。这样的菜品和之前的的确是有天壤之别了,不过这也怪不得单位,毕竟在目前这样的政策环境之下,这些都是最常态的事情了。这也成了又一件政策对自己的切身影响之事了。
关于政策,我一般不做任何评价。一方面是因为政策之事乃国之重事,约束的是全社会公民,自然轮不到我等屁民品头论足,我们应该做的是令行禁止。另一方面,学识不高,水平有限,身低位卑,目光短浅,也不适宜解读政策。是以,我对政策与法律,一直心存敬畏,就像现在所谈的政策对个人的影响也仅只是对执行政策的思维品读,而不是政策本身。目前所行的政策,本是顺应时代之流,顺应民之所需而制订的,只是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产生了一些曲解或误读,并由此产生了一些以外的后果。就像去年年末,网上盛行的一篇关于职工福利的说法,据说那篇文章是人民日报发的,说的是反腐不应该反职工福利。我甚赞同,反腐反的是有权者,切掉普通职工的福利能称之为反腐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为何会有这样的结局呢,我想这和执行者对政策的理解把握和执行不无关系。
中国人的思维是一种奇怪的思维,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思维,非左即右。这种思维的表现形式便是肯定此则完全否定彼,说的好听点便是态度坚决、立场坚定;说的难听点其实就是墙头草随风倒。这样的思维与几千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亲密的关系,如三国时候认定刘备是皇叔,是皇家正统,那么所有与他对立的都是逆贼,所以曹操只能是枭雄,不可能成为英雄。而到了近代,非左即右的思维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批评了阵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便来了一个王明左倾冒进主义路线,其结果都是国党的和革命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非左即右的思维完全不符合逻辑学的思维。有一个故事说柏拉图学园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几何的人,于是他们便迷茫了:自己到底能不能进?如果用中国人的思维来看,不懂几何的人不能进,那么懂几何的人就可以进了,我懂几何,我可以进。可是真正的逻辑并不是这样的,不懂几何的人不能进并不代表懂几何的人就可以进,至少柏拉图没说。我们国人就是喜欢这般全凭个人意愿揣测理解,耍小聪明,钻空子,钻漏洞。这种思维根深蒂固,影响深远,这是一种缺乏辩证的思维,是以中国的唯物辩证哲学继承的都是马列主义,起源自德国,而不是中国的古典哲学。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思维只会告诉我们,对某一件事我如何做能将自己洗得最白,而不会告诉我们我那样做其实也不会黑。
非左即右的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便是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对什么事情都是一刀切。许多时候,我们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来容易,做来甚难。别人说不好的东西我全盘否定,既随了主流,也不会得罪于人,更不会偏失方向,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为官之道,更是如此。紧随国家政策的风向标,上面说往东,我往东,甚至连头都不往西看一下,以免站错队惹麻烦,于是之前往西的所有投入便成了不计成本的损失了。大是大非面前,立场要坚定;政策执行之时,决容不得含糊。但是,切不可简单的非左即右,也不应该蛮横的一刀切。非左即右的做法大多数时候是逃避责任,降低风险,可是其背后往往是以损失人文为代表。一刀切的做法大多数时候也能起到效率的作用,可是其背后往往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于法的角度而言,这是必然;于道德的角度而言,这又成了偶然。选择必然是大势所趋,是否考虑偶然则是决策者的思维和意愿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