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尊重是对历史的亵渎(《天将雄师》影评)

不要指望一个不懂历史、不负责任的人能拍出一部符合历史的片子,你可以不懂历史,但不能想当然的按自己的想法去描绘历史,更不能想当然的宣扬自己描绘的历史。那是误导,以讹传讹,是对历史的犯罪。让一个不懂历史的人随意篡改历史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不尊重是对历史赤裸裸的亵渎。

 看了成龙主演的《天将雄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些槽憋在心中不吐不快,甚至会憋出病来。我是硬着头皮看完了这部自称中国第一部可以媲美好莱坞大片的商业巨制,结果可用一塌糊涂、大失所望来形容。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香港人李仁港,《见龙卸甲》和《鸿门宴》就是其作为导演拍摄的,从这看,这个香港导演似乎热衷于拍摄与中国历史有关的电影,从这方面分析来看这个导演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应该是很深的,至少不至于肤浅。然,结果往往令人大感意外,甚至令人愤怒。

《天将雄师》所要表过的意思无怪乎就是要宣扬大汉朝时西域都护府在保护丝绸之路时的丰功伟绩,其的止戈共存、以和为先的理念对于当下中国所提的大国理念是十分相符的,在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建设构想后上演的这部片子耐人寻味,成龙说教式的表演也恰恰体现了整部片子似乎是在为一带一路的发展造势。这本是一件好事,无可非议。但是,问题在于古往今来,西域的英雄和故事那么多,李仁港却唯独选了以汉朝为背景的故事,所以说这部片子从开始便决定了自己的命运注定是一部烂片,一部罔顾历史的烂片。

历史应该被尊重,历史不容篡改,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历史是一面明镜,不止记载了过去,也在照着当今。这也是我们一直重申要求日本正视历史,正视南京大屠杀事实的意义所在。我们每个人未必都知道历史,但我们至少应该尊重历史,不曲解、不误导历史。

影视作品有它自己的表现形式,其对于历史的不尊重不符合也已司空见惯,就像那些手撕鬼子之类的影片充斥银屏,观众再已风怪不怪了,没必要较真,也无法较真。不过,大多数无厘头的历史剧,人家导演还是会很自觉的在片头打上一句“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的声明,这算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给个交待,开脱个罪名,因为是虚构,可以对历史不负责任,观众也只能一笑置之。然,《天将雄师》在片头便打出了“本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声明,那么这里面所涉及的历史便值得推敲了。

说到历史,其实我自己也只是小学生水平,我也仅知道一些常识而已,但是我尊重它。我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打着“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噱头的片子里,李仁港竟会将历史视同儿戏,置常识与不顾,毫无逻辑,牵强附会。

《天将雄师》整部片子要展现的一种理念是以和为贵,共生共存,而这种理念最好的朝代选择应该是唐朝,但是李仁港选择了汉朝。众所周知,汉朝是中国历朝中最为强盛的朝代,尤其是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更是千古垂名。从大时代来说,汉朝是好战的,否则也不可能开拓那么大的疆域,也不可能将为患华夏多年的匈奴打到“漠南无王庭”。以一个好战的时代宣扬止战,本身就是一个笑话。冯绍峰饰演的霍去病在片中出现的时间不多,去奠定了整部片的基调,成龙饰演的霍安宣扬的理念全部来自霍去病,这也是一个大笑话,霍去病可以称为是整个汉朝最有名的军事战将之了,也是最成功的将领,其功勋来自于战争,来自于逐匈奴,其军事生涯的顶点莫过于封狼居胥的伟业了。将止戈共存的理念强加给这样一个战将实在是牵强得滑稽。

根据背景交待可知《天将雄师》的背景西汉元帝时期。影片的开头,两个部族在大漠里准备决斗,由成龙饰演的西域都护霍安前来调停。调停的过程充满了滑稽,成龙就说了几句话,和其中一个部族公主一类的人物进行了一段近于打情骂俏的争斗后,调停就结束了,两班人马似乎就已经化干戈为玉帛了,好简单的调停。那么这的许多历史常识的误识也便暴露出来了,作为西域都护的霍安带的竟是不足一个班的兵力,而且这些兵力貌似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始终,霍安带的兵就没比这么多过。汉代的西域都护是整个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其级别相当于郡太守,每年的俸禄是二千石粮食。其属官有副校尉、丞各一人;司马、侯、千人各二人。都护的职责是统辖西域诸国,管理屯田,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这样一个级别的大官被成龙饰演的霍安以一个班长一样的苦逼的身份代之,简直形同儿戏。这种儿戏也直接导致霍安作为西域第一BOSS在某一次阴谋中被太守一句话定罪,然后整个班充军。太守何许人也,怎么可能将作为国之重臣的西域都护一句话便定罪充军,实在滑稽。

再说霍安其人,在片中应该是生于西域长于西域的土著人,其在幼年被霍去病救助后便一直继承霍去病之‘和平’遗愿,在西域从事调停工作。片中曾多次出去被视为图腾的霍去病战甲。这也是疑点重重。霍去病的一生都在抗击匈奴,战争大多在漠北,其封狼居胥也是在北面今天的蒙古境内,和西域真的无什么联系。而在《天将雄师》中,霍去病却成了西域的神话,实在令人费解。且“小班长”霍安的身份也和他带的兵一样值得怀疑,自郑吉为西域都护至西汉末,前后任西域都护者18人,姓名见于史册的有10人,除郑吉外,还有韩宣、甘延寿、段会宗、廉褒、韩立、郭舜、孙建、但钦、李崇等,并无霍姓之人。

一场阴谋之后,霍安被发配充军筑城,筑的城是雁门关,整个片子的故事貌似都是发生在西域都护府和雁门关之下。这是整个片子最大的主线,也是最大的败笔。西域都护府位于今新疆轮台县一带,而雁门关位于今山西代县一带,两地相隔何止千里,而《天将雄师》的故事给人的感觉却是两地混为一谈,罗马军到西域都护府了,守雁门关的军士与其血拼,这种地理上的常识错误实在令人怡笑大方。从地理位置和故事脉络来看,玉门关尚可,雁门关则万万不可能。

关于罗马军队的问题,约翰·库萨克饰演的忠心为主的卢魁斯将军与霍安种种基情略过不表,那些荒诞的情节不做评论,且只说罗马大王子提比斯和他的十万军队。片子中的一个情节展现的是提比斯率领十万罗马军队一路杀奔到雁门关前,要收编整个丝绸之路,一路上其它部族皆已降伏,就只剩下西域都护府,只剩下雁门关。而霍安旧将西域都护殷破(在霍安充军后接任)只为让罗马人封其为太守便决定献出西域都护府,最后种种原因导致霍安所在的雁门关苦苦守抗。这个狗血的剧情也是破绽百出,实在难以令人信服。其一,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当时的罗马应该被称为大秦国,当时的大秦国主要控制地中海一带,势力范围在欧洲,与汉朝西域相隔甚远,怎么可能跨过中亚各国直接控制西域,控制丝绸之路。其二,大秦国远在西方,与汉朝西域之间隔有大宛、大月氏等数十个国家,10万军队要从罗马兵不血刃的直达西域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当时沿丝绸之路的几十个国家大小不一,仅西域一带便有36国,其中不乏的战力强盛者,以当时汉朝军力之盛占尽天时地地人和尚不能实现全部控制统一,更何谈远道行军、孤军深入的罗马军队。且10万军队的数目实在算不上大数。根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击溃匈奴的出兵为“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以十四万匹战马及五十万步卒作为后勤补给兵团,授与卫青与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步兵和运输物资的军队十万余,兵分两路,跨漠长征出击匈奴。”如此庞大的军队尚只能击败匈奴,10万罗马军队怎能一路杀至西域,沿线各国怎么可能让其如此轻易的从自己国土经过?更何况大月氏在国力正盛时曾让匈奴送质子于月氏,其军事实力可见一斑。所以,10万罗马军队便可让丝路沿线各国臣服是根本不可能。其三,是大汉在西域的驻军问题。前面说过整部片子里作为西域都护的霍安一直统领的兵士不曾超过一个班,而到最后决战前夕殷破所带的西域都护府军队也不过一万余。我对此是有疑问的,作为统治西域的最高机构,兵力竟然如此之少,让西域36国如何折服?如何守卫大汉朝的西大门?其四,殷破带兵降于提比斯的问题上更让人怀疑,这岂不是赤裸裸的欺我大汉朝中无人,军中无将了?10万外族军队便可夺取大汉西域,那何来“犯我强汉得,虽过必诛”的气势?且这一万多的西域都护府军队似乎除了叛乱外从未起到过任何作用,连雁门关抗击提比斯大军的都是霍安的那一班兵士还有其它民族联军,一直到最后水尽山穷了,霍安的联军差不多要灭亡的时候终于看到了大军来临,瞬间将战场形势逆转。但是这只大军也不是大汉朝的军队,而是安息国的。可以这么说,从开始到结束,大汉朝的正规军没起到任何一丁点的作用,这不是对汉朝军队的侮辱吗?若汉朝军队真是如此脓包,那么汉朝凭什么统治天下?其五,还是要回到雁门关的问题,假设提比斯的10万军队真的如剧中所展现的那样已兵临雁门关之下,那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汉朝的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天水、安定、北地等郡早已沦陷,那代表汉朝中心大半已被罗马占领,这可能吗?再则,提比斯从西域攻入,在攻下西域之后理应南下直捣大汉都城长安,那样大汉朝岂不已灭亡,何必舍近求远北上去攻雁门关呢,实在解释不通。

综上所述的种种,不过只是《天将雄师》对不尊重历史的表现之一,窥豹见斑,其它不再一一赘述。本来没必要对一部电影较真,但是李仁港既然说这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那就容不得不较真了。历史应该被尊重,被还以真实原貌,而李仁港为了迎合时势需求所拍出的这部片子原意是要宣扬国大不欺、和谐共存的理念,然其结果却完全颠倒,这成了一部赤裸裸的展现“大汉朝国不大,势不强,和平全靠外族”的片子。

不要指望一个不懂历史、不负责任的人能拍出一部符合历史的片子,你可以不懂历史,但不能想当然的按自己的想法去描绘历史,更不能想当然的宣扬自己描绘的历史。那是误导,以讹传讹,是对历史的犯罪。让一个不懂历史的人随意篡改历史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不尊重是对历史赤裸裸的亵渎。

不尊重是对历史的亵渎(《天将雄师》影评)

天将雄师剧照

溪窗夜话

为尼泊尔祈福

2015-4-28 10:52:09

溪窗夜话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2015-4-30 16: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