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后,大理再没有下过一场雨。今年的雨季来得很早,春节过后的几场小雨延绵不断,却是有头无尾,那之后再没有下过雨,全省都开始旱情告急,火辣辣的太阳一轮又一轮炙烤着大地,久盼的甘霖始终没有到来。
这样的季节,万物皆如锅上之蚂蚁,坐卧难安。更让人上火的是前两天的一则消息:因政策变化,需要清退2016年的奖金。一石激起千层浪,单位上下,垂头丧气,一片哀鸿遍野之景。就如今这般光景,要在几天内退回几万元现金对于大多数人也并非易事。在目前的形势下,谁会没事把钱活期放在银行,要么投资买房,要么投资实体,再不济者也可能是定期理财。当然,对于另外一些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压根就没有积蓄可言。尤其是刚毕业几年的年轻人,生活已如此多艰,家事房事儿女事,事事费心;房贷车贷信用贷,贷贷压身。柴米油盐尚且靠每月低薄的俸禄救济,哪奢望还有积蓄?
奖金之事,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日隔三秋,如何还能剩得可退之财。奈何大流如此,清退势在必行,无论如何,退是必然要退的。囊中羞涩者,如何?自然只能向外想办法,以解当下燃眉之急。向外的办法,不外乎向亲戚朋友求助,或向银行借贷。
莫衷一是,大多数人选择了银行,即使有点利息也无妨。这颇显了时下社会的一个尴尬现象——借钱难的问题,怕借钱,也怕被借钱。借钱者,卑躬屈膝求人,窘迫之态尽显;被借钱者,或者自身本无可借之资,或者最怕别人不还钱。君不见,多少老赖前赴后继,用一波又一波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与人之间的底限信任危机。
我对于借钱之事,也是颇多感触。年轻人初入社会,又无甚家底者,谁都会经历过一两次资金危机之事。更为致命的是,你越是年轻需要钱的时候,银行可能越无法帮你解决问题,毕竟银行也是救急不救穷的主儿,人家念的也是生意经,不是慈善机构。是以,养成了自己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就米下锅的处事风格,能自己解决的事情绝不麻烦别人,能在银行解决的问题绝不向亲戚朋友开口。有时候,你开口之日,也正是难为别人之时。听过很多朋友讲起类似的事情,大多情况都如此,借与被借,都是一种极不舒服的存在。
朋友的故事,令人记忆深刻。A君给朋友找电话,说是忙着应急,让朋友在微信给其转过去一千元,还一再强调说“如果不方便就不用了”。朋友及时给转了过去。那之后,关系依旧,聚会依然,然而A君似乎早把这一千元钱的事给抛到九霄云外了,从来不提。而朋友呢,也无法开口,正如他所说:“我们之间的关系,一千元钱的事情,你让我如何开口去要?”几年过去,事情不了了之,权当友情赞助了。
B君与朋友关系也是非常之好,是处了多少年的铁哥们。B君随时给朋友借钱,或在夜间、或在清晨,反正在你能想向的任何一个时间都可能来一通电话,就只说微信转几百块或上千元钱应急,并说不几日即还。朋友每次都一一照办,B君也很将信誉,基本都是按期将所借之钱微信转来还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除了那点微信提现的手续费外,朋友倒也没有什么损失,可是已烦不胜烦,大多数时候一看B君打来电话,就知道要借钱了,再好的心情也瞬间全无。我也曾向朋友问询,既然如此,那为何不拒绝呢?朋友回答说:“人家要的也不是多少钱,就几百块钱,难道要让他认为我和他一样连几百块钱的积蓄都没有?”
C君和朋友则是同学,上学之时也没有什么除同学之外的交情,毕业后更是基本从来没有联系过。一日,朋友接到多年未曾联系的C君来电,寒暄过后便日入主题。C君向朋友借钱说最近遇到什么什么困难,需要找几万元资金应急周转之类的云云,便说已向其他一些要好的亲戚朋友开口了,都无法解决问题,所以才找朋友帮忙。朋友那段时间刚买房,自身尚且无法顾及,哪还有余钱可借。最后,向对方说明自己工资本不高,又新有房贷之困后筹了两千元给对方,此后,C君杳无音讯,朋友也从未联系过C君。聚会谈论起此事,朋友云:“同学之情,借吧没钱,不借吧也难以应对,两千块钱权当赠给他了,借的时候也就没想着再收回来,所以没必要主动联系对方。他不还,下次也不会再找我借了,这也算是了了一件锁事,何乐不为?”
世事,莫不如此。你总在抱怨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哪知对方其实也是诸多为难,惴惴不安,却不得已,总要做出某些妥协。而这种妥协,却一直难以让你满意。